87年历史的上海老公寓以5.6亿元起拍,记者实探:仅剩一个商家在营业-虹口区-上海市-底商-德邻_网易订阅

87年历史的上海老公寓以5.6亿元起拍,记者实探:仅剩一个商家在营业|虹口区|上海市|底商|德邻_网易订阅
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张奇上海“活化石”地标、拥有87年建成历史的德邻公寓正在拍卖网站接受竞价,起拍价5.61亿元,评估价7.01亿元,引发不少关注。11月1日,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探访了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71号的这处6层建筑,看到除了1楼一处底商正在营业外,大楼的大门和其它底商均是闭门状态。德邻公寓在阿里拍卖开拍阿里拍卖网站显示,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71号2幢全幢房地产(德邻公寓)于11月1日开拍,起拍价为5.61亿元,评估价为7.01亿元,加价幅度为50万元,报名者需交5600万元保证金。此次拍卖到11月2日上午10时结束,共吸引380人设置提醒,近2万次围观。截至1日下午5时,暂无人出价。处理方为江苏省徐州中级法院。大楼所有人为上海摩硕投资有限公司。天眼查显示,该公司已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,部分股权处于出质状态。今年,该公司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,被徐州法院强制执行。资料显示,德邻公寓建于1935年,原为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,新中国成立后加建一层。该房屋平面形式呈日字型,是具有现代派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,带西班牙建筑特征,属于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。1936年信谊药厂迁入。有媒体报道称,德邻公寓曾被誉为“文人客厅”,张恨水、张友鸾、陈占元、刘白羽、姜亮夫等文人学者曾在此居住,巴金、郁达夫、叶圣陶、萧干、章靳以等人也慕名而来。拍卖公告显示,这是德邻公寓第一次被拍卖。德邻公寓11月1日下午,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德邻公寓,看到其紧邻上海兴旺国际服饰城,位于苏州河四川路桥附近。德邻公寓共6层,包括1楼的底商。从西南侧看去,外观与更为知名的武康大楼相似。楼房的大门关闭着,底商只剩一家顺丰快递在营业,其它都处于闭门状态。谈起这栋历史建筑,附近开店的商户们都能说上一二,“快100年的房子了。”“民国时候是信谊药厂,近些年都空着。”底商顺丰快递的一名负责人则表示,他们开业才一个月左右。针对此次拍卖,上海市虹口区房管局已发布声明称,该局对此事高度关注,已将德邻公寓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相关情况向参拍人进行说明,告知其需承担的保护义务。该局将持续关注后续工作进展情况,掌握即时动态,督促德邻公寓产权单位严格按照《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》相关要求落实保留保护工作。(来源:极目新闻)

00后“芒果销售天团”课余直播带货5万斤

00后“芒果销售天团”课余直播带货5万斤
吃着芒果长大的00后小伙儿王强,这一次和大学同学许冰融一起,带着家乡攀枝花的芒果出圈了。前阵子,“00后学生直播助农卖出5万斤芒果”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,让网友惊呼,位于四川最南端的钢铁之城攀枝花,原来还有着“热带水果的王国”的美称。因为攀枝花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,芒果作为当地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,很早就开始推广种植,王强家也种起了芒果。读高中时,王强却发现,家乡产的芒果品质好、不愁卖,消费者买的芒果价格也不低,但种芒果农户的收入却很微薄。那时,王强就想着,能不能为家乡农户增收做些什么?2019年,考入四川农业大学的王强开始筹划帮家乡卖芒果。和王强不同,成都女孩许冰融是在一次社会实践中与攀枝花芒果结了缘。2020年夏天,在王强的介绍下,为了给芒果拍摄宣传照片、视频的许冰融,和同学一起来到了攀枝花,在一家农户的热情接待下完成了任务。就在这次,许冰融直接感受到“农户们费心尽力种的芒果却卖不出好价钱”。就这样,经过了一年学习积累的王强,和同样想为卖芒果出力的许冰融一起,带领小伙伴成立了9人“芒果天团”。为了找到当地芒果卖不出好价的原因,他们在大二寒假期间跑遍了成都、重庆等5个城市,调研当地水果批发市场和水果店的价格。他们发现,农户把自家果园种植的芒果卖给批发商的价格是2-3元左右,批发商卖出时的价格为3-5元,芒果到了其他城市批发市场和水果店、超市后都可以卖到8元。王强说:“其实攀枝花芒果在外地卖得挺贵的,但是农户们没享受到其中的利润,因为中间隔了太多层销售,在我看来整个产业链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:线下销售渠道有限,很多农户赚不到钱,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养家,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年人了。”于是,他们成立了攀枝花鲜风派水果销售专业合作社,一边连接源头农户,一边进行线上销售。尽管最初只有6家农户与合作社签约,但王强还是希望能够尽团队所能,帮助农户拓展销路,“综合考虑到电商渠道的成本,每斤芒果收购的价格也比市场价上调了5毛钱,相当于提价40%”。万事开头难。为了节约成本,他们自己设计了产品包装,还到工厂订购了邮寄用的纸箱。去年7月,他们的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并卖出了第一单。一个月后,团队就卖出了6500斤芒果,收入2.4万元。他们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,与两家企业达成合作,并在当地发展了9家供货商。与此同时,更重的担子压在了带领直播团队的许冰融身上。许冰融坦言,挑起“直播大梁”看起来简单,但对于陌生的电商直播领域,主播话术、直播间布景、场面氛围都需要从零学起,“我们自己会在网上观看同类型的优秀直播间进行学习,还会参加专业的电商培训。账号开始运营后,每天观看人数飘忽不定,也很考验我们的心态”。为了汇聚大学生的力量,王强和许冰融今年创立了攀枝花仁和区大学生乡村振兴联盟,已吸纳了62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参与。前不久,他们共同策划组织了“高校水果助农行”活动,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就有2000余人,共计卖出6500斤芒果,帮农户增收2.15万元。在他们看来,“众人拾柴火焰高,希望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,共同为芒果产业谋发展”。截至目前,他们累计销售芒果5万斤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希望让更多人通过购买水果,进一步了解产地背后的乡村文化。王强说:“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产品销售,未来希望能够到更多乡村进行考察,通过直播、墙绘等一系列新传播手段,为不同乡村特别是农产品建立不同的宣传、销售渠道。”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实习生 王菁语

朔州高质量转型发展步履铿锵

朔州高质量转型发展步履铿锵
位于平鲁区北坪循环工业园区的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。2022年8月底,朔州市低碳硅芯产业园首批入驻项目集中开工,标志着朔州市低碳硅芯产业园建设驶入快车道。朔州诺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矿用宽体车。中泰特种机器人公司特种机器人装备产品。朔州经济开发区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。全省首个整装最大的风电项目—平鲁大山台风电场项目。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是朔州市面临转型压力和产业升级挑战的十年,更是砥砺奋进、硕果累累的十年,工业经济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。  十年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坚强领导下,朔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省、市党代会精神,全力推动产业转型提速度、出实绩、上台阶,全市已初步形成以新材料、装备制造、高端陶瓷、化工、医药、食品等新兴产业为支撑,低碳硅芯等前沿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。朔州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、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、资源综合利用“双百”示范基地、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、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等,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成果显著。规模以上经济总量大幅提高  截至2021年底,朔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65家,较2012年底的238家增长53.4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8.8%;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55亿元,较2012年的1129亿元增长55.4%;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45亿元,较2012年的295亿元增长50.8%。煤电支柱产业发展提质换档  十年间,朔州市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为引领,全面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,煤电产业“减优绿”发展成效显著。十年来,煤炭产能稳定在2亿吨,2631万吨煤炭低效产能退出市场,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92%,累计原煤产量达18.4亿吨;煤矿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,已完成智能化改造工作面20处,正在有序推进的有61处。十年来,电力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实现翻番,成为中部地区清洁电力外送的主要基地之一;发电装机容量由656万千瓦增长到1531万千瓦;年发电量由264亿度增长到523亿度,十年间,累计发电量约3456亿度;淘汰电力落后产能40万千瓦,所有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与节能改造;风电、光伏、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快速上升,发电装机容量由2012年的37万千瓦增长到2021年的591万千瓦,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例由5.6%提升至38.6%;含在建新能源项目,“双千万千瓦”级电力外送基地基本建成。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 十年间,以新材料、低碳硅芯、高端陶瓷、新能源、化工、生物医药、绿色食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渐成竞争优势,支柱作用开始彰显。低碳硅芯产业从无到有,朔州市高起点谋划,布局了从工业硅到晶硅、硅片等的硅芯产业园,将成为全球首个低碳硅芯园区,光福科技公司5GW异质结全产业链生产项目、晋芯基业科技公司300mm(12英寸)芯片级硅基长晶炉制备项目、海泰新能1GW高效HJT光伏组件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已落地。新材料产业规模从弱到强,氟离子膜、超级电容炭、煤制合成氨、功能性高岭土材料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、硅酸钙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品由单一到多元,依托全市煤炭、电力产业对装备产业的需求优势,以新能源装备制造、智能装备制造、煤机装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工业得到快速发展,产品涵盖钒液流电池、锂电池、新能源矿用重卡、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、无轨胶轮车、煤机装备、光伏组件、风电塔筒等多个领域。陶瓷产业由规模化向集聚化发展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,全市全链条陶瓷企业达到108户,日用陶瓷产能达到38亿件,建筑瓷产能达到7200万平方米;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一批陶瓷自动化、智能化示范生产线。医药产业布局由散到聚,以怀仁医药园区为承载,全市建成医药项目企业已达9户,产品涵盖成品药、医药中间体、原料药各个领域。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工链由短变长,2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5家。建成6个大型电子商务平台,实现了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、食品加工,再到市场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。大力推动草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,成功创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,被中国粮食协会命名为“中国杂粮强市”。产业创新生态逐步形成  十年间,全市上下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,强化关键技术、创新项目、试点示范引领,制定实施了《关于加快构建朔州市创新生态的指导意见》和《落实省委、省政府〈关于实施“111”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〉的实施方案》等创新引领政策,坚持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,以推动企业研发机构、研发项目建设为切入点,推动“朔州制造”向“朔州智造”转变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9家,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由不足7%提升到40%以上。全市各级各类技术中心达到137户,其中,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户、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户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1户。陶瓷、医药、化工、食品等特色优势行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覆盖率达到80%以上。“政产学研用金”积极融合,落地了山西省煤系高岭土深加工省级工程技术(晋坤)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,突破了一批重大技术,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创新全覆盖,全社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,创新生态活力迸发。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 十年间,朔州市高度重视绿色环保项目建设,把节能降耗、固废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循环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,万元GDP能耗年平均下降3.06%。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,并被确定为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永久会址。全市建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99家,初步形成以煤矸石发电、煤矸石制材、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等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,全市工业固废利用量达到了3100万吨,利用率达到了73%以上,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一条“资源—产品—废弃物—资源化再利用—新产品”的绿色发展新路径。工业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 十年间,朔州市5G建设及应用加快拓展,累计开通5G基站已达3526座,已开通5G用户达69万余户,实现了市中心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重点场景、重点区域5G信号覆盖。持续推进“宽带中国”战略,全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77%,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1%。智能矿山建设、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车等“两化融合”项目加快推进,平朔公司、平朔矸石电厂、三元炭素、优尊陶瓷、燕京啤酒5家企业被评为全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。北方能源和碳计算中心、右玉晋北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大数据产业项目正加速实施。  未来十年,朔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”的重大战略,以抓铁留痕的毅力和逢山开路的勇气,攻坚克难,抢抓机遇,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再创新成就,加快建设以能源产业为基础、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“塞上绿都”。本版文字:梁涛 高燕 符烨邦本版图片:薛礼伟 张小菊 高文武

韩舰艇顶着压力参加日本阅舰式,韩国防部:这么做出于“安保原因”-军舰-自卫队_网易订阅

韩舰艇顶着压力参加日本阅舰式,韩国防部:这么做出于“安保原因”|军舰|自卫队_网易订阅
来源:环球时报【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金惠真】韩国海军舰艇11月1日抵达日本横须贺港,准备参加庆祝日本自卫队成立70周年的阅舰式。虽然此举遭到国内反对,但韩国国防部表示,这么做是出于“安保原因”,意指朝鲜。韩国统一部官员1日表示,当前的韩半岛紧张局势是朝鲜盲目研制核导所致。据悉,韩国此次派出的是战斗支援舰而非战舰,被指意在“规避阅舰式过程中,出现韩国海军向旭日旗敬礼的场景”。韩国在野党曾炮轰政府此举“等于承认日本的侵略行径”。韩联社1日称,韩国海军当天透露,参加此次阅舰式的是韩国海军最新型战斗支援舰“昭阳”舰(1.1万吨级)。参加阅舰式后,该舰137名官兵还将参加人道主义海上搜救演习,并于10日回国。报道称,韩国曾于2002年和2015年派军舰参加日本自卫队阅舰式,日本也于1998年和2008年派军舰参加韩国阅舰式。2018年,韩国曾邀请日方参加在济州岛举行的阅舰式,并要求日本军舰悬挂日本国旗而非旭日旗,遭日方拒绝,进而缺席韩国阅舰式。自韩国国防部10月末宣布将派军舰参加日本自卫队阅舰式后,便遭到国内的激烈反对。对此,韩国国防部长官李钟燮回应称,此举是“出于安保层面的考虑”。10月31日,韩国外长朴振也表示,考虑到近期朝鲜接连射导、朝鲜半岛局势严峻等情况,最终决定派舰参加日本阅舰式。